驢肉的美味幾乎大家都知道,在眾多的家畜肉之內,驢肉可以算得上是佼佼者,并且驢肉還被人們稱贊為“天上龍肉,地上龍肉”。甚至在中醫的認知范疇中,驢肉在補血益氣、滋陰壯陽等方面有顯著效果。很多人也非常喜歡吃這種食物,但也有人說驢肉是發物不能多吃,真的是這樣嗎?
驢肉是不是發物
根據中醫傳統和民間習俗資料記載,發物是指動風生痰、發毒助火助邪之品,容易誘發舊病,加重新病。驢肉屬于發物,其他還有牛肉、羊肉、魚肉等及蔥姜蒜等刺激性食物為發物,有破傷,創口,皮膚病,和因上火引起的疾病時要禁止食用。
驢肉脂肪低且纖維較細,總的來說口感是非常不錯的,驢肉不同部位的口感也不一樣,而且每個人的喜好也有差異,所以驢肉哪個部位好吃并沒有標準答案,以下幾點供大家參考:
1、腱子肉:驢肉瘦肉中集中的后腿部分,脂肪少,蛋白質高,多吃不肥膩,還可以補充人體每日所需的鈣、鐵、維生素等多種微量元素。適合用來做醬肉,我們平時所吃到的比較正宗的驢肉火燒,一般都是用驢腱子肉來做的。
2、里脊肉:驢里脊肉含有人體生長發育所需的豐富的優質蛋白和維生素,脂肪少,而且肉質較細嫩,易消化,都是瘦肉,加工性好,可切片、切絲、切丁,炸、餾、爆、炒都可以。
3、外脊肉:脊背上面的是外脊,貫穿整個脊背,所以又稱為通脊、 扁擔肉、 硬脊,是較嫩的瘦肉。外部形態、應用價值及加工方法同里脊肉差異不大。
4、驢腩肉:指的是驢肚上和近肋處的松軟肌肉,比較適合燉著吃,醬著吃也很美味。另外,全驢宴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白切驢肉,就是由驢腩肉加工制成。
5、驢板腸:驢板腸因其香爛可口、肥而不膩,故在民間有"能舍孩子娘,不舍驢板腸"之說。用整副驢大腸做原料,反復用醋水搓洗干凈,放入清水鍋煮半熟。撈出再入鹵湯鍋,加醬油湯、辣椒、花椒、蔥花、姜片燉煮至綿軟。吃時切成小段,加原湯汁,口味麻辣咸嫩,香味襲人,可謂小吃一絕。
驢肉的營養價值
1、驢肉中氨基酸構成十分全面,8種人體必需氨酸和10種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都十分豐富。
2、驢肉具有“兩高兩低”的特點,高蛋白,低脂肪,高氨基酸,低膽固醇,對動脈硬化、冠心病、高血壓有著良好的保健作用。
3、驢肉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,尤其是生物價值特高的亞油酸、亞麻酸的含量都遠遠高于豬肉、牛肉。